“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官微将每周推出一期医学人文专刊,为医院中的暖心故事。
第六十六期:医院
妇幼之声,温暖在身边
多次失去孩子的“熊猫血”孕妇,在这次危急时刻遇见了她们……
这位“熊猫血“孕妇曾做过3次剖宫产手术,后两次手术的新生儿均因严重的不合溶血而夭折。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打击,多次的手术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严重创伤……
研究型病房纪实
医院支“新招”为患者带来“新生”
张阿姨面色苍白,表情痛苦,因为颈部左侧增大的淋巴结,头只能偏向右边无法竖直。双下肢肿胀泛着不正常的光泽,原本35码的脚穿了一双40码的老式布鞋……
母胎医学科曹婧曹婧,医院母胎医学科医师,妇产科学硕士研究生。
医院母胎医学科成立以来,除接诊正常妊娠、各种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建档、产检及救治工作外,重点收治复杂性双胎、胎儿水肿综合征、胎儿溶血性疾病、胎儿贫血及各种胎儿结构异常等疾病患者。因为收治患者的病情复杂、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大多是辗转多地求医的孕产妇,这个过程中,她们大多充斥着焦虑、紧张、担心、不安等复杂的情绪。因此,母胎医学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在追求医疗工作精益求精的同时,对患者的关爱更是细致入微。
5月19日,母胎医学科门诊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孕妇,她忐忑地说:“医生,我能不能加个号,这是我第四次怀孕了,都是严重的母胎血型不合溶血,至今没有得到治疗。我看到阮焱主任团队救治类似病例的成功案例,特意从外地过来,求求你们,我想当妈妈”。由此,她在医院的就诊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这是一条布满荆棘又满载希望的治疗之路……
她是少见的Rh阴性血型,仅占人群的1%左右,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该血型又被称为"熊猫血"。如果准妈妈为Rh阴性血型,丈夫为Rh阳性血型,怀的宝宝为Rh阳性血型,会导致准妈妈体内产生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再次怀孕极有可能发生胎儿宫内溶血。
更为特殊的是,这位“熊猫血“孕妇曾做过3次剖宫产手术。在后两次手术中,新生儿均因严重的不合溶血而夭折。一次次的期盼、一次次的打击,多次的手术经历在她心中留下了严重创伤。此次胎儿出现血型不合溶血的风险很大,孕32周时,与前两次如出一辙,超声提示胎儿在宫内再次有溶血及贫血的情况出现。在无奈的等待过程中,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跟爱人辗转来到医院母胎医学门诊。
母胎医学科阮焱主任见到患者,快速判断出她的病情十分危急,为了改善胎儿宫内情况,有可能需要紧急宫内输血治疗,后续一系列评估及治疗庞杂繁复,胎儿的现状一刻也不能等了。当日,主管医生与超声科王莉主任取得联系,开辟绿色通道,为她完善入院前的化验检查。超声结果显示,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异常,意味着胎儿宫内重度贫血诊断较为明确,只有宫内输血治疗才能为后续治疗赢得时机,孩子才有可能活下来。第二天,患者顺利住进了母胎医学科接受全面治疗。
5月21日,由于该名孕妇病情复杂,O型Rh阴性血型血源稀少,院内组织新生儿科、输血科、麻醉手术科、超声科、检验科等科室进行会诊,共同确定救治方案。当天,阮焱主任团队为这位“熊猫血”孕妇进行第一次宫内输血,这个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紧张的,能否成功,谁也不知道。输血后复查胎儿大脑总动脉PSV值较前有所下降,治疗有效!
←多学科会诊宫内输血治疗→可就在2天后,复查胎儿超声发现,大脑中动脉PSV值再次升高,胎儿血型不合溶血情况加重,宫内贫血严重,需要二次输血。最让人揪心的事情发生了,胎儿心功能也出现异常,患者的病情也在加重,各项指标均预示着需要终止妊娠。
此时此刻,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作为医者,就绝不会放弃。院内多科室又一次紧急会诊,用尽全力寻找孕妈妈和小宝宝双赢的治疗方案——剖宫产手术。27日清晨,中心血站备足稀有血型红细胞,各科室通力合作,手术顺利进行,宝宝完成气管插管,脐动脉、脐静脉置管,送进新生儿科继续接受治疗。
超声监测下宫内输血图像剖宫产手术宝宝在新生儿科经过换血治疗溶血、输血改善贫血、光疗退*、改善循环、预防感染、合理喂养等一系列治疗后,6月17日,各项化验、检查指标均好转,体重达到g,可以出院了。
行新生儿换血术新生儿抢救经过近1个月的治疗,“熊猫血”妈妈和她的宝宝得到了成功救治。多次失去孩子的这对夫妻终于迎来了这一天,出院当日,患者和家属找到阮焱主任,激动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是多年积压在内心的伤痛,更是对医护人员感恩的心情。
面对疾病,医者对患者要给予信任、鼓励、关爱和理解,病人把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勇于担当、履行职责,不忘誓言、驻守初心。医学是一门直接与人相关的科学,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中融入人道、人性、人文,把关心、关爱、关怀和尊重融入医疗工作全程中,也是医学人文结合临床实践的伦理价值所在。我们将秉承老院长林巧稚精神,遵从“德、爱、精、勤”的院训,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医学人文点评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短短的文章体现了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了救治“熊猫血”母胎血型不合溶血患者,医院母胎医学科勇敢的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又满载希望的治疗之路。惊心动魄的抢救过程不仅体现了医者的勇敢担当,还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的力量。医院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成立了母胎医学科,也体现了医者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医学人文融入临床的最好诠释。
点评人:李淑娟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END●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能不能拥抱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