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生儿黄疸误区如何应对
TUhjnbcbe - 2022/2/13 2:37:00
我们前面经常提到,新生儿*疸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轻度的胆红素升高对机体可能是有利的,但是长时间高胆红素的暴露会影响预后,甚至有发展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虽然该病较为常见,但在诊疗过程中医生也经常会遇到不少问题。文中就和大家探讨了临床上常见的四个误区。今天小编也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番。误区一

仅以单纯*疸数值进行诊断

传统教科书上将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足月儿超过-μmol/L(12-13mg/dl)、早产儿大于μmol/L(15mg/dl)作为判断病理性*疸的重要依据,但是这种基于单个血清胆红素值确定生理性或病理性*疸的观点已经受到了挑战,已不被建议使用。因为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不能单纯通过*疸数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病理性*疸。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要考虑胎龄、日龄和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各国多采用于美国Bhutani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曲线图进行干预。我国参照美国儿科学会《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处理指南》。

同样的,也不能通过单个数值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是否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应综合考虑高胆红素血症的持续时间、出现症状的时间、治疗手段、个体有无高危因素等。例如严重的胆红素脑病,主要的高危因素有:出院前*疸数值位于高危区、24小时内出现*疸、存在新生儿溶血症、胎龄小于35周、同胞曾经接受光疗、纯母乳喂养且体重丢失过多、头皮血肿、东亚人种等。溶血其实是新生儿*疸很重要的因素,杜立中教授曾经讲过,同样的胆红素值,有溶血的宝宝后期智商要低于无溶血的宝宝。

关于溶血,在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的检测手段中提及到“呼出气一氧化碳(ETCOc)测定:血红素在形成胆红素的过程中会释放出CO。测定呼出气中CO的含量可以反映胆红素生成的速度,因此在溶血症患儿中可用以预测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1]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ETCO可以实现在床边操作并出具检测结果,过程只需5分钟,被证实比抽血更早发现溶血以及更无创。

误区二

光疗指征把握不准

新生儿*疸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胆红素水平,减少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治疗的核心原则是预防、识别、评估患儿发展为高胆红素脑病的风险,给予光疗,必要时换血。光疗虽然是临床上最简单无创且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光疗也应该等同临床药物进行严格的处方管理,防止过度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和影响。如果光疗指征过于宽松,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医疗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损耗。同时,短期来说,会造成母子分离的焦虑,长期来说长时间的强光疗会导致宝宝生殖系统、视神经的损伤,扰乱基因,增加后期患皮肤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但是倘若光疗指征过于严格,又会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出现的风险。那么,究竟该如何合理的看待光疗指征呢?小编曾经跟专家请教过,专家表示,在广东广西ABO溶血和G-6PD高发的两广地区,临床上是会默认把*疸的风险级别提高一个级别进行干预的,就是为了防止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专家也非常希望可以有更多的监测手段帮助临床提供更多的客观证据,让临床可以走出经验管理,走向循证医学。

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图我们不难发现,胆红素的生成中,红细胞破裂贡献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经常说溶血是新生儿*疸很重要的因素,在检测手段上,判断红细胞的破裂程度,宝宝的溶血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呼末一氧化碳(ETCOc)可以早期无创检测出宝宝的溶血风险,判断后期发展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此项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开始被推广应用。

误区三

随访宣教不足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病床周转率的提升,新生儿出生之后随母出院时间普遍提前,一线城市顺产宝宝出生之后24-48小时出院,剖宫产宝宝出生之后48-72小时出院。从Bhutani曲线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是在出生之后4天-7天。新生儿随母出院后,*疸变化情况便失去了专业人员的监测,容易造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漏诊和延误治疗。为避免此类情况,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宣传新生儿*疸相关知识,并告知患儿家属新生儿*疸的危害就极为关键了。

倘若在宝宝出院前就可以发现其后期发展成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就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因*返院、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了。

曾经有研究,医院测量*疸新生儿的呼末一氧化碳,用于鉴别溶血。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测量ETCO是评估患有*疸的新生儿,是否出现溶血现象的可行方式;使用ETCO管理溶血性*疸新生儿再入院率为零。[2]

误区四

*疸消退延迟时,未积极完善检查

*疸消退延迟常见原因为母乳性*疸。发生*疸消退延迟时仅建议停母乳喂养,而未完善检查是十分常见的临床误区。此时应完善相关检查:如总胆红素、ETCOc、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尿常规、尿培养、代谢筛查、腹部彩超、尿还原糖检测、巨细胞病*等测定。用于排除引起*疸消退延迟的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

参考文献[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年10月52卷10期[2]ChristensenRobertD.,MalleskeDanielT.,LambertDianeK.,etal.MeasuringEnd-TidalCarbonMonoxideofJaundicedNeonatesintheBirthHospitaltoIdentifyThosewithHemolysis[J].Neonatology,,(1).

往期精彩

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告诉你,什么是“精准医疗”

95后,做母亲的担忧

出生五天的宝宝全身换血,到底经历了什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黄疸误区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