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59655.html使用抗肿瘤药物即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以往胶质瘤的化疗药物主要是亚硝脲类和铂类药物,自年以来,替莫唑胺(TMZ)逐渐成为胶质瘤化疗的主要药物。TMZ具有口服易用、副作用小、无蓄积*性的优点,TMZ同步放化疗+6个周期辅助化疗用于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可以延长生存期,是目前全世界通行的标准治疗方案。除同步放化疗期间需每日服药以外,辅助化疗期TMZ多采用程序化给药方案,如最常见的5/28方案,即每28天为1个周期,前5天服药,后23天休息。关于TMZ辅助化疗的时长还没有定论,以往的研究显示,长周期(6-12个周期)优于短周期。更有甚者,因为TMZ的良好耐受性而持续服用直至数年。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新诊断GBM使用超过6个周期的TMZ辅助化疗可能无法获益,但是否延长TMZ化疗周期仍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南方脑胶质瘤中心会同国内多个大型神经外科中心进行的术后早期TMZ新辅助化疗用于新诊断GBM的临床试验(START研究)显示可以延长生存期,而*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所以现在从积极治疗的角度出发,GBM患者在手术后、放疗前即可开始TMZ新辅助化疗(START方案)。为防止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服用TMZ前需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TMZ辅助化疗期推荐尽量在晚睡前服药,如21:00服用止吐药物,22:00服用TMZ,然后卧床入睡,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呕吐的发生。因文献显示TMZ有放疗增敏作用,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我们推荐在放疗前1小时服用TMZ。服用TMZ化疗期间还可能出现疲乏无力和骨髓功能抑制(表现为白细胞、淋巴细胞或血小板降低),经休息后多可好转;骨髓功能抑制严重者,需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以往替莫唑胺剂型主要是胶囊剂,建议整粒吞服,不能拆开灌服,因为替莫唑胺可能会损伤患者的消化道粘膜,并在拆开胶囊过程中损伤家属的呼吸道粘膜,再加上药品本身不溶于水,可能粘附于胃管中难以达到有效剂量。目前,已经有国产替莫唑胺针剂上市,为难以吞咽胶囊的胶质瘤患者带来福音。因国家医保*策的调整,自年以来,医保对于替莫唑胺的报销仅限定在两个病种: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3级)和胶质母细胞瘤。所以,建议胶质瘤术后尽可能做基因分析,以便能更精确的分型,有可能享受到医保报销。比如某病例的常规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WHO2级,IDH野生型),经基因分析后发现有TERT启动子突变,根据cIMPACT-NOW更新就可以修订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WHO4级,IDH野生型),化疗用药替莫唑胺胶囊大部分可以通过医保报销。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用来预估化疗的疗效。版美国神经肿瘤协会(SNO)和欧洲神经肿瘤协会(EANO)联合指南指出,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首选焦磷酸测序,否定免疫组化法。MGMT启动子非甲基化的胶质瘤是否使用TMZ化疗仍有争议,但暂时没有其他可选择的药物或更好的治疗方案。版NCCN指南提示65岁以上的老年GBM如果有MGMT启动子甲基化可能采用TMZ化疗会优于放疗。
国外指南对于含少突细胞成分的少突胶质瘤(WHO2级)和间变性少突胶质瘤(WHO3级)推荐使用PCV方案化疗,即甲基苄肼(Procarbazine,PCZ)+洛莫司汀(CCNU)+长春新碱,但甲基苄肼一直未在国内上市,并且已经有多个文献分析显示TMZ方案疗效等同于PCV方案,并且副作用更低,容易使用,所以结合国情,我们推荐使用TMZ化疗方案。
医院脑胶质瘤MDT团队年均诊治胶质瘤患者余例,有一组长期存活胶质母细胞瘤病例,即使位于脑干、视神经、下丘脑、松果体区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经完美手术也能获得高质量生存。
团队自成立以来,密切合作,定期举行多学科门诊、研讨会、患教会,目的是为胶质瘤患者提供最优质的诊疗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