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癌症,不过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乳腺癌也是生存率较高的癌症之一,很多患者只要能在早期发现,并且接受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较高。然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除外,所谓“三阴”是指患者体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体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都为阴性。因容易转移、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三阴乳腺癌被称为“最难治疗的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好发于小于40岁的年轻女性人群,约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25%。
对三阴乳腺癌可采用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新辅助化疗对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很有效,但仍对很多患者没有效果,并且对新辅助化疗初始产生良好反应的患者,有30~50%后期还会出现对该化疗的抗药性,从而导致患者生存率较低。
根除对新辅助化疗具有耐药性的三阴乳腺癌是一项重要的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对新辅助化疗产生耐药性,并非永久性的,而是癌细胞在经受化疗时短暂地激活保护细胞的相关通路。
在MD安德森癌症中心相关研究中,使用了未经治疗的患者来源三阴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PDX)以及接受过新辅助化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活检样本来阐明新辅助化疗情况下的化疗耐药机制。使用标准一线化疗阿霉素与环磷酰胺(AC)联合治疗后,仍残留的肿瘤保留了与未治疗肿瘤相同的亚克隆结构,但其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组织学特征与未治疗肿瘤不同。一旦停止治疗,残留的肿瘤会形成对联合化疗敏感的肿瘤,其转录组、蛋白质组和组织学特征与未治疗的肿瘤相似。这些结果表明,三阴乳腺癌肿瘤可进入一种不涉及克隆选择的可逆药物耐受状态。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获取的活检样品显示出相似的组织学变化和稳定的亚克隆结构维持,表明经AC联合化疗处理的PDX小鼠模型捕获了与三阴乳腺癌化学耐药性有关的分子特征。
研究人员发现经化疗处理后仍残留的三阴乳腺癌细胞依赖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在化疗后用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进行治疗并观察相关协同效应,结果发现该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化疗方案,说明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更为有效。
主要研究人员HelenPiwnica-Worms博士表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这样就可以来开发联合疗法,从而更好地治疗三阴乳腺癌。我们也希望对化疗耐药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日后可以避免使用化疗,而是采用靶向治疗,以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严重的副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