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伴有多发远处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临床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多为两联化疗,如紫杉醇、顺铂、5-FU等传统化疗药物,但患者获益有限,一线治疗格局亟需改变。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伴多发转移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即达PR的病例,希望能为临床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带来更多启发!
病例提供专家简介林祥武医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
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53岁。
主诉: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
病史: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进食梗阻感,后吞咽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伴咳嗽、胸闷不适,无腹痛、呕吐,无胸痛、气喘等不适。
个人/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胃镜:距门齿29-39cm处可见一环周型不规则肿物,表面不规则糜烂、溃疡,中央凹陷,上覆*白苔,病灶下方占据管腔近3/4周,组织脆,活检时易出血,伴管腔狭窄。
胃镜检查
胸腹部CT:食管中下段管壁增厚,考虑食管癌;两肺多发结节影,纵隔及双侧肺门多发淋巴结影,考虑转移;肝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胸12及腰5椎体骨质破坏,考虑转移。
治疗前CT
ECT:第12胸椎、第5腰椎放射性分布异常增强灶(考虑肿瘤骨转移)
ECT
活检病理:低分化癌,倾向鳞状细胞癌。pMMR、PD-L1表达10%、Cerbb2(-)
病理图片
诊断
1、食管鳞癌(pT3N1M1,ⅣB期)
2、多部位继发性恶性肿瘤(肺、骨、肝)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
免疫联合化疗:
替雷利珠单抗mg,d1+紫杉醇mg,d1+顺铂60mg,d1,2周期。
疗效评价:PR。
复查CT:原发灶及多发转移灶明显缩小。
左:治疗前;右:治疗2周期
继续予以替雷利珠单抗mg,d1+紫杉醇mg,d1+顺铂60mg,d1,4周期。
疗效评价:PR。
复查CT:原发灶及多发转移灶持续缩小。
左:治疗前;中:治疗2周期;右:治疗6周期
免疫单药维持治疗:
替雷利珠单抗mg,q21d,10周期。
复查CT:原发灶及多发转移灶持续缩小。
由左至右:治疗前、治疗2周期、治疗6周期、治疗16周期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为53岁男性,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pT3N1M1,IVB期),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即达PR。继续应用4周期,原发肿瘤及转移灶持续缩小;后改用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10周期,原发肿瘤及转移灶仍在持续缩小。目前患者定期随访中。用药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总体耐受良好。截止收稿,患者累计应用替雷利珠单抗16周期、PFS已经超过14个月。
点评专家简介房文铮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会委员
CSCO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参研国家及省部及课题5项
发表论著30余篇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著7篇,IF大于25
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参编专著2部、指南1部
专家点评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破局之战中,免疫联合化疗方案以其更佳的疗效、更优的患者耐受性突出重围,成为当下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热点。其中,替雷利珠单抗RATIONALE研究[1]结果已经在今年6月率先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ClinicalCancerResearch。研究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10.4个月、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达到46.7%和80%、缓解持续时间(DOR)更是达到12.8个月!这一串惊艳的数据使得替雷利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探索性证明一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鳞癌临床价值的PD-1抗体。
这一优异的表现主要得益于替雷利珠单抗优化的结构,通过对Fc段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始终保持T细胞杀伤作用,显著增强抗肿瘤活性,具有更持久杀伤肿瘤效应[2-3]。
本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成功的治疗经验也为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再添力证。值得一提的是,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双药化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RATIONALE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研究结果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