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陈功医院
嘉宾:徐瑞华医院
嘉宾:张苏展浙江大医院
主持嘉宾陈功教授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总的生存率特别是晚期肠癌还不够理想。目前有细胞*药物,也有靶向药物,但是肠癌在精准医疗上还没有太多的突破。所以,以细胞*药物为基础还是晚期肠癌治疗的主要策略。但在在精准医疗时代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化疗药物,还需探索。
张苏展教授认为,化疗仍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石,过去的40年中,化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些年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化疗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模式逐渐向精准治疗转变,但在结直肠癌领域,化疗还是占据最基本的地位。在化疗药物中,奥沙利铂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药物。奥沙利铂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病人带来生存获益已经17年了。但是,其坚实地位的奠定还是、年。年的时候,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N证实了传统的5FU方案加上奥沙利铂会非常明显的改善病人的预后。年,MOSAIC、、NSABPC-07等试验明显的告诉我们原来通过手术治疗的病人加上奥沙利铂辅助治疗能明显的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MOSAIC研究证实奥沙利铂与5-FU/LV联合对早期结直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奠定了FOLFOX方案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这一结果在随后的NSABPC-07研究进一步得到了证实。研究则证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在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后来的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的临床试验都是联合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来完成。目前,奥沙利铂等化疗药物仍是结直肠癌治疗的基石,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也是要联合化疗,才能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陈功教授认为,目前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还是组成了肠癌治疗领域里面最基本的基石。即便出现了靶向药物,但还要联合化疗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在精准医疗时代下,如何更精准的使用化疗药物?”这个问题如何去理解。例如,精准的区分人群或者精准的用标志物来驱动是否有什么进展。
徐瑞华教授认为,张院长对肠癌领域治疗的历史做了一个梳理,让我们看到,肠癌领域化疗仍是基石。
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精准医学的发展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的进步,例如血液疾病、肺癌发展是相对较快的。还没有找到非常明确的驱动基因或相应的靶向药物。我们更多的是利用精准医学来认识疾病的特征,利用精准医学的概念来区分不同人群的治疗策略,比如左半结肠、右半结肠的治疗策略可能不同。但是,以奥沙利铂为代表的化疗仍是主流的治疗手段。
对某一部分的病人更能从化疗中获益,这个还是值得探索。徐院长自己在做的一个试验,把只做化疗生存期长和生存期短的病人,看他们的血液和标本的分子分型,找出哪些分子分型的病人适合哪类的化疗方案。但总的来说,目前肠癌领域的精准治疗发展还是比较慢的。
陈功教授提出在疗效预测和*性预测上,
针对目前的化疗药物是否有突破性的进展?
徐瑞华教授认为,在大肠癌领域做过探索的分子分型指标比较多,主要是:
首先是ercc1,国内做过相应的研究,是肺癌方面,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但是后来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没有得到很好前瞻性的验证。作为铂类的疗效预测,ercc1理论上是一个标志物,但是临床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对于*性预测还有一些指标,例如针对伊立替康*性的删选指标UGT1A1;针对卡陪他滨也有TP酶。但是临床上都没有广泛的应用。
对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有BRAF突变的病人可能对三药的治疗获益更大一点。这能算一个进展之一,但是总体来说进展不大。
张苏展教授也认为,化疗药还是细胞*药物,需要进一步研究。一些细胞*药物在细胞中也有特定的作用靶点,不同的细胞*药物可能作用于不同的分子上。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可用于临床的指标,还有待研究。
SACN.OXA.16.09.b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