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年3月至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癌化疗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评分量表)均≥3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营养状况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营养支持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饮食并且通过外周静脉输注20%脂肪乳ml和11.4%复方氨基酸ml,供能kcal。
1.2.2观察组
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加整蛋白型营养粉60g/次,用ml-ml温开水调服,每天3次,供能kcal;对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的患者,肠内补充适量纯乳清蛋白粉,每天30g,分3次服用。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营养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分、营养指标监测、人体测量和临床不良反应的观察。
1.3.1机体营养风险筛查评分。
1.3.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1.3.3人体测量采用InBodyS10进行人体成份测量,包括体重(kg)、肌肉量、蛋白质、无机盐、上臂肌围等的测量。
1.3.4临床观察:有无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nBodyS10人体测量值
观察组治疗后人体测量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2.2营养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2.3临床观察
两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化疗依从性,恶心、呕吐、腹胀、及腹泻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以后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化疗是肺癌患者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物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肺癌化疗患者在治疗期间比较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等,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便血的临床表现,对患者的日常饮食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易造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化疗患者营养治疗的途径选择遵循“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的原则,优先选择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仅安全价廉,而且符合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可保护肠道黏膜。在肺癌病人化疗出现不良反应时,只要胃肠道有功能,都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化疗前,应重视营养需要,积极补充营养,可减少并发症,增加抗肿瘤治疗的耐受力,提高化疗的效果。对多数伴有营养不良的肺癌患者而言,化疗期间的营养干预和治疗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综合治疗措施。肠内营养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少到多的方法使患者逐渐适应,再搭配纯乳清蛋白粉,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经过2周的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化疗依从性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减少化疗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增加,提高治疗安全性。因此,通过对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结论与孙士玲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在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仅有少数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如轻度恶心、呕吐,均经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提示肠内营养安全,并且可行。
现在肠内营养治疗越来越被临床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简单易行、安全、经济等优点,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容易让患者接受,依从性更高,更具有推广意义。
原作者:彭淑华,舒维英
原作者单位:四川医院营养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