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子宫切除手术是本病的标准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根据术中发现的肿瘤因素进行分期;也是基于这些因素来指导术后治疗
因此,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进一步优化子宫内膜癌的术后管理。
其中一个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是恶性腹腔细胞学年修订之前,为FIGO分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继续建议在切除子宫时对腹腔细胞学进行评估。研究目的及方法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恶性腹腔细胞学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年至年行子宫切除术时行腹腔细胞学检查的I期(T1/N0-x/M0-x)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病因特异性生存(CSS)被定义为子宫内膜癌诊断与子宫内膜癌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总生存期(OS)被定义为子宫内膜癌诊断与任何原因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
高风险组被定义为存在以下三种风险因素中的两种:年龄≥60岁、高级别肿瘤和子宫肌层侵犯≥50%,还包括低分化肿瘤和肌层侵犯≥50%。
低风险组被定义为经NCCN指南修改的IA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肿瘤。
纳入流程
在共名女性中,名女性符合纳入标准在纳入的名中,名(4.4%)女性腹腔细胞学为恶性结果
在table1中,分析了各变量与恶性腹腔细胞学的关系,发现年龄、人种/民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结果、肿瘤大小与恶性腹腔细胞学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IB期和中/低分化肿瘤是恶性腹腔细胞学增加的独立因素(P均0.05)。
恶性腹腔细胞学的妇女更愿意接受术后治疗(38.2%:18.8%)
恶性腹腔细胞学组的女性5年CSS(92.1%比96.8%)和OS(89.4%比93.1%)明显低于阴性细胞学组。
在高风险组(n=)中,有名女性(6.4%)为恶性腹腔细胞学,与阴性组相比(图A和图B),CSS(81.6%vs91.3%)和OS(77.8%vs83.6%)均下降。
低风险组(n=)中,名女性(3.5%)为恶性腹腔细胞学,与腹腔细胞学阴性组比较,恶性腹腔细胞学组的女性患者CSS明显下降(95.4%:98.0%,图4C),两组间OS相似(94.2%:95.4%,图4d)。
在腹腔细胞学阴性的女性中(图A和B),化疗和WPRT显示相似的5年CSS(83.6%比85.1%)和OS(81.5%比79.7%)。
相比之下,在恶性腹腔细胞学检查的女性中(图C和D),术后使用化疗与WPRT相比改善OS(82.7%比64.6%),和CSS(84.7%比75.8%)。
恶性腹腔细胞学对CSS的影响在不同肿瘤分级中无差异:
低级别肿瘤(94.6%比97.5%),高级别肿瘤(78.2%比88.9%)
恶性腹腔细胞学与高级别肿瘤OS降低相关(72.9%对82.8%),但与低级别肿瘤无关(92.9%比94.2%)。
系统回顾了14项研究、并结合本研究共15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在对所有组织学类型的I-II期的汇总分析中(图A和B),恶性腹腔细胞学与无病生存和OS的降低相关。
当局限于I期子宫内膜样癌时,这种相关性对于无病生存和OS仍然显著。
结论
多个独立因素与恶性腹腔细胞学有显著相关性,IB期和中/低分化肿瘤是恶性腹腔细胞学增加的独立因素。
恶性腹腔细胞学组的5年CSS和OS明显低于阴性细胞学组,且在高风险组更明显。
术后使用化疗与WPRT相比改善OS和CSS。
恶性腹腔细胞学检查与I期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生存率降低有关,但仍需要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确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