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家共话胃肠肿瘤国际进展与中国实践BES
TUhjnbcbe - 2020/12/11 18:0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呢 http://pf.39.net/bdfyy/

8月3日,BEST拜耳肿瘤高峰论坛暨瑞戈非尼中国上市2周年庆典在南京成功举行,我国肿瘤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对多个癌种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及临床诊疗经验进行了探讨与分享。在本届论坛的结直肠癌分会场,上海医院李进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和中医院王锡山教授出席了会议并任大会主席,分会场的报告专家就最新国际进展速递、我国肠癌全程治疗模式及瑞戈非尼用药剂量探讨进行探讨,同时还有数个经典病例分享,使与会者在学术前沿与临床实践方面都大有斩获。以下将整理专家报告内容与大家共享。

会议启动仪式专家合影

结直肠癌领域

结直肠癌治医院杨树*教医院邱文生教授担任主席,医院陈功教授、医院李健教授和杨树*教授分别做了“ASCO瑞戈非尼在肠癌领域的进展”、“中国声音:用真实世界研究探索肠癌全程治疗新模式”和“临床实践:中国瑞戈非尼用药剂量探讨”的报告。

国际进展:ASCO结直肠癌新突破医院陈功教授

陈功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年美国肿瘤学会(ASCO)年会发布的研究表明,瑞戈非尼或可将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微卫星稳定(MSS)型肠癌患者从“冷”肿瘤转化为适合免疫治疗的“热”肿瘤,被认为是年肠癌治疗领域的重大新突破。

对于这一治疗方式的机制,陈功教授在报告后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介绍,免疫微环境中存在重要的免疫抑制细胞,如Trg、TAMs,其可抑制T细胞活性。而瑞戈非尼可通过对VEGFR通路的抑制,解除Trg对T细胞的抑制,同时瑞戈非尼对CSF-1R的抑制还可解除TAMs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瑞戈非尼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改善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增强PD-1抑制剂的免疫识别和免疫杀伤作用,为常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不敏感的“冷”肿瘤——MSS型结直肠癌从免疫联合靶向治疗中获益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声音:

用真实世界研究探讨肠癌全程治疗新模式

医院李健教授

李健教授指出,近年来,mCRC患者的生存获益随着全程管理的规范化不断提升,而瑞戈非尼的上市开启了肠癌患者三线治疗的新时代,其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目前瑞戈非尼已经成为指南推荐的三线标准治疗方案,奠定了肠癌全程管理的新模式。年,瑞戈非尼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这使更多的患者有能力接受这一药物治疗。

那在真实世界中瑞戈非尼的疗效与安全性如何呢?在报告中,李健教授分享其所在科室应用瑞戈非尼的真实实践数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瑞戈非尼疗效与真实世界研究具有一致性,建议不能耐受标准剂量的患者mg起始治疗;②真实世界结果显示瑞戈非尼治疗患者的生存获益与Ⅲ期研究结果一致;③瑞戈非尼具有持续抗血管作用,全程使用患者获益更多。

中国实践:瑞戈非尼mg起始治疗可能是更适合中国患者医院杨树*教授

杨树*教授首先回顾了欧美人群瑞戈非尼剂量探索的相关研究。综合CORRECT、RDOS、CORRELATE研究,真实世界研究和上市后研究,在欧美人群中,瑞戈非尼mg为标准起始剂量,但在真实世界中,主要的起始剂量方案为/mg;以mg为起始剂量时,临床医生需根据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剂量调整。

但考虑到东西方人群存在差异,亚洲人群瑞戈非尼剂量探索和优化的研究数据更加值得中国人群参考和借鉴。日本的一项Ⅱ期研究提示瑞戈非尼起始剂量mg与mg疗效可能相当;日本瑞戈非尼的上市后监测(PMS)研究则显示,mg剂量方案可能降低手足皮肤反应和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且随着疗程继续及剂量调整,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降低趋势,提示患者对瑞戈非尼的耐受性增加。在年ASCO上,来自第三*医大学的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例mCRC、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结果表明,起始剂量mg是瑞戈非尼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为了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和保证瑞戈非尼疗效,推荐起始mg方案。

此外,杨树*教授指出,通过调整剂量和积极管理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瑞戈非尼的耐受性,实现最佳生存获益。管理的总体原则为告知、预防、监测和管理。

病例实践

结直肠癌治疗篇的病例讨论环节由医院刘天舒教授和浙江大医院袁瑛教授主持,医院刘文博教授和中医院张雯教授在会场分别分享了一例mCRC全程诊疗病例,对于患者术后放疗时机、术后复发治疗药物选择、标准治疗失败后下一步治疗的选择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具体问题,分别与中国科学医院季楚舒教授、医院李勇教授、医院刘波教授、医院朱梁*教授、医院张丽皎教授、医院赵赟博医院陈小兵教授、医院孙小峰教授、中医院田爱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医院郑磊贞教授、海*医院臧远胜教授在会场进行了深入探讨。讨论专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sdfd

医院刘天舒教授(左上)、浙江大医院袁瑛教授(右上)、医院刘文博教授(左下)、中医院张雯教授(右下)

sdfd

专家现场讨论

sdfd

胃肠间质瘤领域

胃肠间质瘤治疗篇由上海交通大医院曹晖教授担任主席,医院张信华教授对胃肠间质廇的最新国际治疗进展进行了报告。

最新速递: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新进展

医院张信华教授

张信华教授介绍,靶向治疗是晚期GIST的基础和根本,突变状态(包括原发与继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强调突变检测(下一代测序)在晚期GIST的应用,以此来更好地选择靶向治疗。瑞戈非尼是目前晚期GIST的三线靶向治疗选择,继发活化环(KIT外显子17/18)突变、SDH缺陷型患者可能会从其治疗中获益。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对靶向治疗药物的优化应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同时也有更多新药的研发。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瑞戈非尼低剂量(mgpoqd)连续给药方案治疗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均治疗失败的转移性或复发GIST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与标准的间歇给药方案相比,瑞戈非尼低剂量的连续给药方案具有可比的疗效和更好的安全性,可能是GIST的另一种三线治疗方案。此外,越来越多新型TKI(活化环突变抑制剂、选择性KIT和PDGFRα抑制剂)显示了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效应,有望增加晚期GIST患者的生存获益。

众所周知,一种治疗方式并不能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张信华教授指出,结合有效的靶向治疗,合理、谨慎选择积极的局部治疗(手术、消融等)可能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生存获益。

中国实践:瑞戈非尼在GIST中的应用医院陈斯乐教授

在李健教授主持的病例分享环节,医院陈斯乐教授分享了两例三线应用瑞戈非尼治疗GIST患者的病例,患者均为术后复发并二线化疗后进展,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突变状态,给予瑞戈非尼三线治疗,收获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南京大医院钱晓萍教授、医院高明教授、医院刘自民教授、医院杨云山教授参与了病例讨论环节,对于病例的诊疗过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sdfd

专家现场讨论

小结

正如专家在总结中所说,拜耳公司搭建的这一学术平台促进了肿瘤领域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在加速我国肿瘤领域进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瑞戈非尼作为当前结直肠癌及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标准三线靶向治疗选择,改变了患者全程管理的模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随着研究的深入,瑞戈非尼在我国优化应用的策略包括最佳剂量、联合治疗方案等会越来越清晰,同时在医保的支持下,这一药物定会得到更好的应用,造福我国更多的患者。

编辑整理寒林中国医学论坛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共话胃肠肿瘤国际进展与中国实践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