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生儿全身换4遍熊猫血,竟因孩子与母
TUhjnbcbe - 2025/1/20 18:22:00
李从悠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60.html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李文芳通讯员王蕊胡枭峰金丽娜

宝宝诞生,原本是件喜事,可林女士家人担惊受怕近1个月。孩子稚嫩的身躯,承受了4次全身换血。这一切,源于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无知。

出生半个小时,溶血症状出现

“叮铃铃……”11月14日晚,浙大一院新生儿科值班室,传来一阵嘈杂的电话铃声,是产科医生的求助电话。

一位刚出生半个小时的男宝,出现肤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值班医生听闻后,连忙飞奔至产房,发现新生儿皮肤苍黄、肝脾肿大,经皮胆红素值过高,为8.8mg/dl,而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过低,为78g/L。

值班医师立马判定,这是新生儿溶血病。医生立即询问母亲血型,证实其母亲血型为B型Rh阴性,这才明确患儿为重度新生儿Rh溶血病。

孩子情况非常不秒。“体内红细胞正在不断地溶解破坏,血液中胆红素进行性增高,血色素进行性下降,气促愈发明显,全身皮肤苍黄逐渐加深。”当时在现场的新生儿科医生说。

值班医生立马致电新生儿科主任王春林。王春林接到电话后,立即启动紧急预案:“蓝光”照光退黄,白蛋白、丙球等治疗措施有条不紊进行。但是,这些都只能暂时维持胎儿生命体征,如果要救孩子,就必须“换血”。

“只有通过换血,才能有效阻断病情,防止胆红素脑病。”王春林说。

当时,已临近深夜12点。这时,究竟该从哪里才能找到足量的Rh阴性“熊猫血”来救孩子呢?

全身换血4遍,患儿得救

虽已夜深,王春林还是毫不犹豫地打电话给输血科主任谢珏,请她安排血液。谢珏了解情况后马上向省血液中心协调。

Rh阴性血型人群,因为稀有,被称为“熊猫血”。第二天,谢珏仍旧沟通协调血源,直至当晚10点左右,省中心血站的Rh阴性的“熊猫血”被送至病房。

这时,患儿已躺在辐射床上,左右臂动、静脉通道已建好,新生儿科医生、叶娟护士长穿好隔离衣,戴好口罩、帽子静候在床边,就等血液来后即刻进行“换血”手术。

历时2小时15分钟后,换血结束,满满毫升“熊猫血”,进入患儿体内,相当于给患者换了两遍血。换血后,患儿经皮胆红素值由换血前的21.2mg/dl下降到16.8mg/dl,血红蛋白从60g/L回升至g/L。

但是,孩子又出现体征不稳、指标增高情况。于是,在孩子出生第三天,医生又对他一次换血,向孩子体内输入毫升血液,又把孩子的血换了两遍。至此,孩子终于脱离危险。

怀胎前后未检查,"大意"生出溶血宝宝

这个病例,是由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往往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是引起胎儿及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谢珏说。

王春林告诉记者,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再次妊娠则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溶血。林女士是Rh阴性血,已生过一胎,再次生育引起新生儿溶血。

“但是,输过Rh阳性血的Rh阴性母亲,第一胎可发病。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但其第一胎也发生Rh溶血病,这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Rh阳性,其母怀孕已使孕妇致敏,故导致第一胎发病。”王春林解释。

其实,只要做好产前诊断、干预,林女士就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他们孕育前后都没检查过,就是太大意了!”医生说。

对准备孕育宝宝的家庭来说,凡既往有不明原因死胎、流产、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及其丈夫,均应进行ABO、Rh血型检查,血型不合者进行孕妇血清中抗体检测。Rh阴性孕妇在妊娠16周时,应检测血中Rh血型抗体作为基础值,以后每2到4周检测1次,当抗体效价上升,提示可能发生Rh溶血病。

此外,还要做好产前干预。Rh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阳性胎儿后,应尽早注射相应的抗Rh免疫球蛋白,以中和进入母血的Rh抗原。临床上目前常用的预防方法,是对RhD阴性妇女在流产或分娩RhD阳性胎儿后,72小时内肌注抗D球蛋白ug,可起到较满意的预防效果。

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概率大

一直以来,新生儿溶血病受到围产医学界重视。对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约占85.8%,Rh溶血病约占14.2%。

尽管Rh溶血病发生率明显低于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但是Rh溶血病患儿多发病早、病情进展快、溶血程度重,易出现胆红素脑病,多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据悉,Rh血型系统有6种抗原,即D、E、C、c、d、e,其抗原性强弱依次为Dgt;Egt;Cgt;cgt;e,故Rh溶血病中以RhD溶血病最常见,其次为RhE。母亲暴露于Rh血型不合抗原的机会主要有以下原因:

1、曾输注Rh血型不合的血液;

2、分娩或流产接触Rh血型抗原,此机会可高达50%;

3、在孕期胎儿Rh(+)血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

新生儿溶血病症状轻重与溶血程度基本一致。Rh溶血病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大多数溶血病症状较重,严重者甚至死胎。

其临床表现为:

1、黄疸:大多数Rh溶血病患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型为主,但如溶血严重,造成胆汁淤积,结合胆红素也可升高。

2、贫血:重症Rh溶血,生后即可有严重贫血或伴有心力衰竭。部分患儿因其抗体持续存在,也可于生后3到6周发生晚期贫血。

3、肝脾肿大:Rh溶血病患儿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增大。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生儿全身换4遍熊猫血,竟因孩子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