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暂停康泰乙肝疫苗接种 紧急调运大连产疫苗
闽南12月25日讯 近日,湖南、广东、四川等地的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连续发生疑似异常反应,并出现了死亡病例。 昨日从省疾控中心获悉,深圳康泰乙肝疫苗是福建使用最多的一类疫苗品种,占比超九成,目前我省已全面暂停康泰乙肝疫苗接种,这意味着我省一类乙肝疫苗接种基本暂停。 我省是否有使用涉事批次的乙肝疫苗?康泰疫苗暂停使用后,我省如何填补这类疫苗的空缺?已接种一针或两针康泰疫苗,是否可以再接种其他品牌的国产或进口乙肝疫苗?昨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疾控中心。康泰一类、二类乙肝疫苗均暂停 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周勇介绍,上世纪90年代起,我省开始使用深圳康泰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的疫苗,近年来,康泰乙肝疫苗是我省使用最多的一类疫苗品种。 据披露,近三年,我省使用的一类乙肝疫苗构成如下:2011年,康泰165万支;2012年,康泰78万支,天坛78万支,大连汉逊15万支;2013年,康泰213.93万支,至12月10日,尚库存71.1万支;此外,今年一类乙肝疫苗采购还有大连汉逊15万支,主要供应晋江、南安、安溪。 近日涉事的康泰疑似问题乙肝疫苗包括C、C、C等批次。周勇说,我省没有使用C、C这两个批次的乙肝疫苗。至于是否使用C批次的疫苗,周勇说,应该是没有的,但还需进一步核实。 康泰乙肝疫苗事件后,21日我省各疾控中心即通知辖区医院和接种门诊,立即全面暂停康泰乙肝疫苗接种,包括康泰生产的一类、二类乙肝疫苗。 据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显示,今年我省未发现乙肝疫苗接种后疑似异常反应发生率显著升高,无疑似乙肝疫苗接种后死亡病例报告。目前暂用其他品牌二类疫苗 由于我省使用的一类乙肝疫苗大部分来自康泰,暂停使用康泰疫苗后,新生儿及需要按计划接种的孩子怎么办?暂停接种会不会影响效果? 据了解,2003年,乙肝疫苗纳入我省免疫规划,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越早越好,特别是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接种,方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据了解,康泰乙肝疫苗事件后,省疾病控制中心立即联系了大连汉逊乙肝疫苗生产厂家,紧急请求调运78万支(26万人份)一类乙肝疫苗。昨晚,大连汉逊乙肝疫苗已从大连航空运出,预计周末左右能供应到各接种单位。 在大连汉逊乙肝疫苗到位前,目前我省各地正组织现库存的其他品牌二类乙肝疫苗,优先提供给母亲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第一针乙肝疫苗接种,由于二类乙肝疫苗是收费的,医院应及时告知家长。 对于此时计划接种第二、三针的孩子,周勇说,家长可以自费选择二类乙肝疫苗,如果推迟十天八天再接种一类乙肝疫苗,对接种效果也没什么影响。( 蔡镇金 李熙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