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佳瑞军嫂的输血之路 [复制链接]

1#

医院输血科技师张佳瑞

标签:细致严谨责任

“输血无小事!”

在输血领域工作七年的两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这句话就像悬在张佳瑞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警醒她,在工作中必须谨慎又谨慎。

输血的流程简单——备血、取血、最后输血,输血科技师是源头的“把关者”,稍有差池,救人命的血,就有可能变成伤人的“凶器”。工作的严谨特质,也造就了张佳瑞沉稳的个性。

从“检验”到“输血”

张佳瑞和输血科的缘分,起初有点像“包办婚姻”。

年,张佳瑞从宁夏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后,医院检验科(前身是中国人民解医院)工作。

学以致用,一切顺理成章。然而,两年后,张佳瑞遇到了“挑战”。

年,医院改制等因素,机缘巧合之下,张佳瑞进入原医院工作。进入更大更好的平台,本身就是挑战。而张佳瑞面临的情况,不止如此。

此时,医院输血科用人之际,张佳瑞被调至输血科,开始了她的“输血之路”。

检验与输血,不同的领域,“新人”张佳瑞只能下苦功,从头开始恶补输血科知识,边学边实践,不懂就问,从基础抓起。

进入输血科,张佳瑞被分到配发血组,主要负责血型常规、交叉配血等检查实验。医院输血科是精细化管理,技师们被分至各个组别。这里的工作繁忙而紧张,每天几百份血型检验,只不过是工作的一小部分。

张佳瑞至今记得,在输血科的第一个夜班,她就被巨大的工作量压得喘不过气。“真的忙,一两百个单位的配血量,不敢有一丝马虎。”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句话,很适合用在张佳瑞身上。与优秀的人共事,自己潜移默化也会受到影响。

科室快步向前的节奏、浓厚的学习氛围,时刻都在感染着张佳瑞,她渐渐地融入这个集体,进步迅速。每周一次的科室学习,面对各种疑难病例的讨论,实验设备的操作流程及规则的学习,她一次也没落下。

张佳瑞和输血科,从包办捆绑走向了“热恋期”。

当面对溶血性贫血、新生儿输血、妇产科输血、内科输血等各种问题时,张佳瑞都已驾轻就熟。

从“脱产”到“逆袭”

年,是张佳瑞人生历程的另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她步入婚姻殿堂,丈夫是军人,她成为一名军嫂。不久,两人就迎来爱情结晶。

丈夫工作地点在东北,照顾不了家庭,多重因素之下,张佳瑞不得不做出“牺牲”,离开工作五年的医院,“脱产”回归家庭。

然而,一段时间后,张佳瑞发现她的性格在家真待不住。说服了丈夫和父母,“脱产”没多久的张佳瑞开始寻找机会。

就在这时,医院输血科夏爱军主任向她伸来“橄榄枝”,张佳瑞异常珍惜这次机会。

来到大兴这个平台,为了减少磨合期,张佳瑞全身心投入工作。大兴输血科的学习氛围浓厚,夏爱军主任的要求更为严格,除每周必须开展的疑难病例的讨论,科室还要轮流前往血站学习,这里的脚步依然很快。

这一切,对于张佳瑞,是压力,更是动力。

刚来时间不久,夏爱军主任让张佳瑞负责科室资料的整理工作,这也让她能更深入的了解科室。

学习,是张佳瑞不断取得进步的路径。面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液管理、疑难及重大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指导、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围产期管理、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应用等一系列工作,张佳瑞都能独当一面。

大兴两年,是张佳瑞迅速成长蜕变的黄金时期。对于血型鉴定、rh分型、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新生儿溶血,产前免疫血清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等业务,张佳瑞都能做到游刃有余。

张佳瑞也有自信,在输血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通讯员:夏荣辉

责编:刘书海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