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对很多准父母或新手父母来说,也许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医学名词,但它可能对新生儿带来的危害,却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在所有分娩中大概有5℅的几率会出现母婴血型不合。那么,新生儿溶血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有哪些危害?又该如何防治呢?
关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溶血病是一种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目前已知的人类血型系统有39个,其中ABO和Rh血型不合引起溶血的情况最为常见。1ABO新生儿溶血多发生于孕妇为O型血,丈夫为A、B、AB型血,可发生在第一胎,但总体病情较轻,一般不会发展为重症溶血病或导致新生儿死亡。但不是说准妈妈是O型血,宝宝就一定会得溶血症哈,发病的几率微乎其微,并且症状也不严重,所以千万不要给自己盲目增加压力,放心去孕吧。2Rh新生儿溶血多发于血型为RhD阴性的孕妇,也有母子均为RhD阳性血,由Rh系统其他抗原(EeCc)不合引起。常见于第二胎或以后,发病几率会随着生育次数的增加而加大,如果有输血史的孕妇,也可能发生于第一胎。Rh新生儿溶血病症状较重,且发病迅速,除了可以导致贫血、心力衰竭外,严重的*疸还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损伤,从而引起脑瘫、智力障碍、听觉障碍等后遗症,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幸。不过,由于我国Rh阴性的人群不足1%,因此发生Rh溶血的情况不多见。但Rh阴性的妇女要十分注意,不要随意做人工流产,否则身体中可能会产生抗Rh的抗体,一旦再次妊娠就可能发生胎儿、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病的常见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1.*疸
2.贫血
3.肝、脾肿大
4.胎儿水肿
新生儿*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但一般的新生儿*疸都是生理性的,半个月左右,胆红素代谢正常了,*疸就自行消失。但是新生儿溶血症引起的*疸会比较严重,新生儿出生不到24小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疸现象,且*疸不会自行消退,必须进行对症治疗,以防病情恶化。有溶血病可能的宝宝,在出生时24小时内会出现病理性*疸,且会不断加重,这一条各位宝爸宝妈一定要记清楚哈。新生宝宝发现*疸时,千万不能大意,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果医生都说没事,回家观察,这时候才能放心大胆的抱回家晒太阳哈。
多次怀孕产妇所生的宝宝发病率更高
研究发现,多次怀孕的产妇所生的宝宝发生新生儿溶血症的概率更高。
很多妈妈在生第一胎时没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症,但在第二胎却出现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女性在怀第一胎的妊娠中后期,会有少部分胎儿的红细胞进入妈妈体内,诱发产生更多的免疫性抗体。如果妈妈生完一胎之后,不再进行输血或者生育第二胎,留存在她体内的这些免疫性抗体对她的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但是,如果这个妈妈再次怀孕,她的血型又与胎儿的血型不同,这时,妈妈体内的这种红细胞抗体就可能引起二胎宝宝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病如何治疗孕期:如果准妈妈是熊猫血(Rh阴性血型),可考虑在尚未致敏的情况下打抗体预防,并在孕期加强产检的力度,如果监测到抗体的效价有异常,可根据宝宝的情况采取措施:在胎肺成熟时,可考虑提前分娩。胎肺未成熟时,可以采取宫内输血,改善胎儿的贫血情况。新生儿:在宝宝出生后,如果发现是Rh溶血病和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病,那么就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新生儿换血效法是治疗严重*疸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可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红细胞,从而减轻溶血、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同时可以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是治疗重度*疸一项必不可少的抢救措施。新手爸妈们也不用过于紧张,做好孕前检查、优生优育筛查,孕期定期产检,发现问题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健康的宝宝就一定会平安降生的。
孕期说
预防新生儿溶血症,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产前检查。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母亲血液检测获知自身携带抗体值高低,在母亲怀孕4个月时做第一次测定,6~7个月时再次测定,如果有异常以后每4周重复1次,如果抗体持续上升就有溶血症的可能。在孕中期,发现抗体异常时,要及时用药物治疗。
LMR-CH--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