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肿瘤科
门诊:医院综合楼二楼肿瘤科
病区:医院南四楼内五科病区
科室主任张永智电话??:-
输
癌症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在机体正气虚弱(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的不足或紊乱)的前提下感受邪气,发生气、血、津液的停滞,癌*内生,合而为病。中医药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患癌个体整体健康状况的判断与调整,改善症状,提高全身状况和免疫功能,调动人体自身抗癌能力,因为“体内自有大药”。如果把肿瘤看作是“种子”,那么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改变土质”。
在与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和沟通中,我们发现老百姓甚至一些西医医生对中医药抗肿瘤存在某些误解。例如:
误解一:山穷水尽,才想起中医
正解:中医药可以并且应该用于恶性肿瘤的全程,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常有增效减*的作用
1、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患者,由于经历了患癌的重大心理打击,以及紧锣密鼓的创伤性检查,大范围的根治性手术,麻醉后遗症等因素,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中医认为,围手术期患者往往处于大病初愈,气血两虚的状态,使用补益气血之类的扶正方药可以改善围手术期患者的症状和体质。我们临床观察发现肺癌术后的中医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术后疼痛和精神体力状况。
2、化疗期间
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及贫血等,病人经常因为骨髓抑制而化疗延期、化疗减量甚至化疗终止。我们在化疗疗程之间应用和胃养血的治疗方药,能快速改善患者的食欲,加快饮食物的吸收,降低了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化疗的通过率。
以紫杉醇、奥沙利铂、希罗达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常会对末梢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分布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感觉缺失,或手套袜子样分布,或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应用化瘀通络的中药外治可以预防或治疗末梢神经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靶向治疗期间
以肺癌为例,以EGFR-TKI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虽然疗效显著,但耐药问题始终是悬在这一大批病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中医角度看,靶向药物是一类热性的药物,临床应用后患者出现皮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我们应用益气养阴解*类的药物降低使靶向药物耐药平均延缓4个多月。
误解二:用了中医就不必用西医了
正解:1(中医)+1(西医)2
以肺癌为例,上世纪90年代,晚期肺癌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年之后,随着靶向治疗不断进展,生存期已经达到41个月。可见,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肺癌的控制和生存时间的延长是有重要的贡献的。中医对于生命的理解与西医不同,更重视“天人相应”、“个体化治疗”等,由于中西医各自的理论体系不同,各存优势,也更可以优势互补,合理的中西医治疗,可以实现1+12的疗效。
误解三:生癌是运气不好,没法预防的
正解:三分之一的恶性肿瘤是可以预防的,中医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常见诱因,例如,肺癌患者往往具有“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工作或生活压力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疏肝理气药物,或者音乐、养生功法等综合措施,来预防肿瘤的发生。尤其是那些经历了手术的病人,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误解四:晚期肿瘤是治不好的,干脆不要治了
正解:学习中国哲学“和为贵”的思想,“带瘤生存”,与肿瘤“和平共处”。
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碰到某些患者对于恶性肿瘤缺乏科学认识,总是希望癌症能像感冒一样完全治好。一旦得知无法彻底治愈的事实,经常产生放弃治疗的念头。大部分肿瘤,特别是晚期肿瘤是无法彻底治愈、彻底清除的,但是恰当的中西医配合,正气足时用攻法(西医为主),正气虚时用补法(中医为主),有利于控制病情,让肿瘤尽可能不威胁生命,不产生增加痛苦的症状。可以让病人和肿瘤“和平共处”,获得高质量的长期带瘤生存。
医院肿瘤科在治疗肿瘤方面,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特色”的原则。在中医治疗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发的中药特色制剂甲龙丸临床收效甚佳,运用穴位贴敷、中药熏洗、刺络拔罐、火针、雷火灸等中医药技术配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大大提高了有效率及降低了不良反应。并开展深部热疗、射频消融术、粒子植入术等微创手术,以及穿刺活检、PICC、CVC、胸腹腔闭式引流术等操作,使中医药与现代技术治疗肿瘤的方法不断丰富、完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