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厨房,院里海棠
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我是棠柚,我妈妈于年7月确诊卵巢恶性肿瘤,目前已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因为妈妈的基因状态是HRD阳性,所以选择的维持治疗方案是贝伐联合奥拉,过去半年来有很多人给过我支持与鼓励,让我常常看到希望之光,不曾绝望。在此把妈妈初治经历分享出来,希望给需要的人一点帮助。
术后妈妈一共打了6个疗程化疗,前3次是mg紫杉醇+mg卡铂,后3次因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较重,将mg的卡铂换成了mg的顺铂。除第一次卡铂采用了腹腔化疗以外,其余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在出院前,主治医生就关于妈妈的骨髓抑制给我打过预防针,说妈妈那么瘦,后期很有可能要打升白针。手术前,妈妈已经腹水两月,食欲不好,术中抽出所有腹水后体重为88斤,再加上手术消耗,住院期间的饮食不合口味,出院后回家第一次称是83斤。结疗后长到98斤,妈妈不高,目前体重刚刚好。
骨髓抑制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骨髓抑制主要指因化疗药物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降低,严重时会引起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是化疗期间最普遍也最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妈妈前3次化疗因体重基数过小,外加胃口不算很好,骨髓抑制较重。第一次化疗后第14天就出现了整个化疗期白细胞最低的一次1.68*/L(医院正常值在4-10*/L),粒细胞绝对值0.39*/L(正常值在1.9-8*/L),后通过学习得知,白细胞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第7-14天,也就是化疗后的第二个星期,而血小板的下降会比白细胞出现的更晚一些,一般在第二到第三个星期。中肿出院小结上提到当白细胞2.0*/L或中性粒细胞1.0*/L,予升白治疗。妈妈的白细胞最低点一般是出现在第14天,前三次化疗我们都有使用立生素进行升白治疗,治疗方案是一天一针,连打3天。在一化后第17天(连打3针升白针后)测得白细胞19.53*/L,粒细胞17.01*/L,升白治疗结束,让其自然下降。二化前一天去中肿检测时,白细胞升到了6.64*/L,粒细胞到了4.16*/L,按时完成第二次化疗。结束第二次化疗后,我们对白细胞密切观察,同时也用了升白细胞的口服药—地榆升白片,却轻视了血小板,在二化后第12天,检测血常规,显示血小板还有*/L,以为它不会再下降了,也就没有吃药预防。到了第14天再去检测时,血小板掉到了63*/L(医院正常值在-*/L,当时打电话问主治,她说一般60*/L以下才需要处理,可以先吃点药,观察一下。妈妈也不想打针,想着都到14天了,血象应该会回升了,所以就只让医生给我们开了生血小板胶囊和利可君服药治疗。但吃药起效很慢,等第15天再检查时血小板还在下降,已经到了54*/L,只好打针,用的巨和粒的白介素-11每天一针,连打三天,同时还被告知血小板上升很慢,打了针也可能升不上去,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打针的同时药也不能停,得继续吃。可怜妈妈那段时间得同时打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的针,另外还得搭配地榆升白片、利可君、升血小板胶囊多种药,每天还要喝一大碗味道并不好的四红汤(妈妈生病后,基本不吃糖了,所以所谓的“五红汤”我们只放了红豆、红枣、枸杞、红皮花生衣,未放红糖,味道并不好,后来买了破壁机直接榨成米糊,味道比之前要好很多)。终于在多方努力下,三化前一天检查白细胞5.75*/L,粒细胞3.5*/L,血小板*/L,按时进行第三次化疗,但也因为这次骨髓抑制严重,主治没有给妈妈加上贝伐,担心出现副作用过大,会输血的情况。三化结束后,我们迎来了化疗后最艰难的一个阶段。一方面贝伐至少要联合化疗使用3次,才能后续用于维持治疗,而做了全基因检测,我们没有brca突变,如果第四次化疗还没有联合上贝伐,结疗后维持治疗,我们就只有尼拉一条路选,而尼拉那时还没有降价消息,于我们而言属于天价药品,妈妈的病理又特殊,也不符合入组条件。另一方面我需要趁爸爸来广州看我们的机会医院做一个全面体检。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医院跑的。于此同时在三化结束后第3天妈妈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就已经掉到了2.59*/L,粒细胞绝对值到了1.29*/L,临近打针边缘,但我们担心如果此时就打了升白针,那到最低值的时候是否需要再打,打了又能否升上去,能否按时化疗和加上贝伐。这两件事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我心头,喘不过气来,也不知是不是忧思过度,每天早晨醒来胸口都很痛,购买的重疾险又还没过等待期,医院检查,担心自己在这紧要关头检查出点什么,什么都不能给爸妈留下。但幸运的是舅舅通过他朋友买到了几斤野生*鳝,给我们送了过来,所以那段时间除了做一日三餐外,每天还会给妈妈做一个鳝鱼煲或是用剔除出来的*鳝骨头熬汤,喝一碗下去,每日不断。*鳝汤虽然我也不能理解*鳝中除了蛋白质还含有什么物质对升白细胞有效。但妈妈确实通过这样调理,白细胞一直在2-3*/L之间徘徊,粒细胞绝对值一直在1*/L以上,甚至到了第9天还呈现上升趋势,白细胞升到了3*/L以上。就在我以为这次总算不用打升白针时,爸爸过来了,我不得医院做检查,把之前他担忧的身体问题,全部问诊一次并进行检查,但各个科室医生开单的检查时间并不一致,所医院一趟做检查,常常是早晨6点多出发,下午6点多才能回来,没法给妈妈做一日三餐,有时只能凑合吃点。就这样到了第14天再去检查时,粒细胞绝对值又掉到了1*/L以下,不得不再次连打了3天升白针,到第17天血小板又下降到了87*/L,一次注射了两针白介素-11。出于上诉种种原因,四化开单检查时,教授虽然给我们联合了贝伐,但把卡铂换成了顺铂。就这样前3次化疗我们都是如此,白细胞最低值在第14天出现,然后连打三天升白针,化疗前检查达到正常值,第二与第三次的化疗中还打了生血小板的针。到了后面几次化疗,开始摸清骨髓抑制规律,加上爸爸到广州做了全面检查,又得各位舅舅、舅妈开导,悬了大半年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开始回家给我们买土鸡、土鸡蛋寄过来。我就用寄过来的食材和去市场购买新鲜的猪血、牛尾巴、牛骨髓、鱼、蔬菜等换着花样做菜给妈妈吃。慢慢的妈妈的体重升到了90+斤,后来就没怎么打针了,就算有下降趋势,及时吃药预防,也能平安度过危险期,按时化疗。以上为我们化疗期治疗骨髓抑制部分口服药总结与反思1.白细胞与血小板下降的趋势并不同步,血小板的最低值通常出现在白细胞之后,化疗期间的血象管理要全程追踪,切不可大意。2.化疗期间升白升血小板最好的方法是食补和休息,多吃点优质蛋白,高营养的食品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民间传言的*鳝确实有一定用处,虽然我也不明白*鳝中除了蛋白质到底比普通鱼类多了什么元素,但就妈妈第3次化疗后的血象走势而言,*鳝煲汤确实有一定作用。3.在化疗期间为了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我们使用过的药物有地榆升白片、利可君、升血小板胶囊、铁剂、维生素C。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作用,就棠柚家而言在后面几次化疗中妈妈如果在最低值那几天血小板降到左右,医生会建议她每次吃20mg两颗利可君,每日3次,等血小板升上去再减量或是停止,安全度过危险期,不用打针。但如果真的很低了,医生建议打针时,也不要恐慌,或是担忧各种副作用,而拖着不打。因为升白针作为药品发明出来肯定是市场有需要,副作用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医院才会普遍使用。可能很多人会说打了针会有骨头痛等各种副作用。但就妈妈反应而言,副作用在人能承受范围内,除了有时会有点骨头酸痛,其他副作用还好。千万不要因为听说各种副作用,不遵医嘱,这可能会耽误化疗,或是造成更严重的后果。4.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同时上升也很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补充铁剂+维生素C,有些还会补充叶酸,此外在食谱中加入动物肝脏、血液等,这些食物补铁效果很好,对升血红蛋白很有帮助。5.短效与长效升白针的区别与选择:短效升白针也可以称为“解救升白针”,因为效果维持时间短,所以需要每2-3天抽血复查白细胞,如果还低就继续打升白针,直至正常。优点是费用较低,且医保报销,缺点是麻烦,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若白细胞低了又不能及时打针,容易感染。长效升白针是预防性的,可以在化疗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使用,维持效力长达两周,仅需注射一次。缺点是费用高且很多地方未进医保。在妈妈化疗期间我们也被医生建议过使用长效升白针。那是第四次化疗当天,我们去找普通门诊医生看血象,然后签字同意化疗,当时医生看我们的白细胞只有3.68*/L,中心粒细胞只有1.98*/L。给我们开了两支长效升白针,价格是元。出于多方面考虑我们再次打电话询问了主治。她询问了我下面3个问题:1.是否有医保报销(异地就医没法报销),然后问了妈妈最近一次打完短效后查血象,白细胞升到多少,(升到了14.5*/L)然后问我医院检查血常规(医院在小区隔壁,查血常规不算麻烦),经多方考虑后,最终还是建议我们如果白细胞下降到要打针的情形,继续使用短效升白针,然后密切监测血象,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差不多是每3医院查一次血常规。白细胞掉到2-3*/L时,每两天查一次,就这样度过了危险期,整个化疗过程中都没有用过长效升白针,也算是省下了一笔费用吧。所以使用长效升白针还是短效升白针请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长效和短效没有绝对的优缺点之分。此外使用短效升白针治疗后,检测需要白细胞达到10*/L以上才行,然后让他慢慢掉,因为我们在这上面吃过亏,所以在此特意说明。
血管保护
不知有没有人和我妈妈一样不愿意安PICC管和输液港的。如果有,并且在化疗期间同样是用留置针进行化疗,那下面的方法可能会帮到您。妈妈手背上的血管属于很明显的类型,听说安装PICC医院冲管一次,而输液港则需要安装在胸口,妈妈觉得很麻烦,同时想着身上安了管子会时刻提醒自己是病人,又请主治和化疗输液室的护士评估我们血管情况认为我们应该能坚持完6次化疗后。我们在化疗期选择不安管,直接使用的留置针,当天化疗当天扎,化疗完就拔掉。但使用留置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最明显地变化是手背上的血管明显缩小。另外每次化疗后手上的血管会痛,有时血管甚至会变硬。这时中肿化疗输液室的护士告诉了我们两个药物:喜辽妥和万花油。喜辽妥用来治疗血管变硬,万花油用来消肿止痛,两个配合使用。对化疗后血管恢复有很大作用。后来我给妈妈买了3支喜辽妥,2瓶万花油,每次化疗后都坚持使用,血管恢复的挺快。喜辽妥与万花油此外用留置针进行输液化疗,顺利与否跟护士的扎针手法有一定的关系(这点在化疗后期体现的很明显)。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扎针时一下就扎了进去,并且针头的位置很正,那么在输液过程中手背很少肿胀,输完液后手部肿大以及血管变硬的情况也会少很多,往往能顺利完成一天化疗。所以扎针前尽量留意技术好的护士,请她们进行扎针。一般来说年龄大些,资历较深,给小孩扎针的护士手法可能会更高超。但以上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还是谨遵医嘱,该安管的还是要安管,以保护血管,因为血管的伤害还是化疗药造成的。而安置PICC管和输液港通过深静脉给药,能保护血管,也能有效避免药物外渗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妈妈化疗后血管还是变小了好多。
便秘
术后,中肿妇科会给大部分病人配一种活菌片,用来促进排便通畅。活菌片我们一直吃了一个月,直到后来用酸奶取代它,此外饮食上会每天搭配有通便功能的水果,如香蕉,火龙果等。但食疗更多的起到的是预防和调理的作用,如果已经出现便秘现象,此时可能需要用到一些通便的药物。乳果糖(算是泻药的一种)是化疗后常用的一种通便药物,出院前医生也给我们开了一瓶,我们一般会在化疗后的1-3天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用药,妈妈平时大便很规律,每天清晨都会排便一次,化疗后如果出现连续两个早晨没有排便,这时会喝一次乳果糖,等排便后就把药停了,通过饮食调理保持排便通畅,具体做法是在每天的饮食中搭配一些粗粮,如玉米、红薯、燕麦等,水果中增加猕猴桃、火龙果、香蕉,此外蒸好的苹果也是预防便秘的一大利器。蒸苹果同时增加蔬菜的摄入也能保持肠胃通畅。正是用上述这些方法,出院前医生给我们开的一瓶乳果糖,到化疗结束我们还剩了半瓶。
饮食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妈妈患病初期,陷入过迷茫,不知道该吃点什么,又听到很多人说这需要忌口,那需要忌口,根本不知道怎么给妈妈做饭吃。记得在妈妈患病初期,我一口气买了好几本抗癌饮食的书,分别是《癌细胞害怕我们这样吃》、《患癌后这样吃我多活了十四年》等。这些书在当时的确给了我很多希望,但由于这两本书是日本人写的,中日饮食习惯并不相同,书中的食谱并不适合完全照搬。记得妈妈第一次化疗结束后,我开始按照上面的食谱给她做饭,每天糙米饭+少盐,几乎无盐的菜,菜里也不敢放任何调味食材(如辣椒、生姜、蒜子等)结果是一顿饭妈妈能吃完小半碗就不错了。后来随着在各大群里学习,看书,以及观摩家里大厨做菜。慢慢摸索,把书中食谱进行变通,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终于通过合理搭配把妈妈的胃口变好了,体重也升了上去,后期没有再打升白针。《癌细胞害怕我们这样吃》这本书中强调:要少油、少盐,尽量不吃四足哺乳动物,从各种白肉或是植物蛋白中摄入蛋白质,同时蔬菜各个部分所含的营养并不一样,所以为了营养的全面摄入,尽可能不要丢弃某一部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把妈妈的饮食做了如下调整1.在常用油中加入橄榄油和亚麻籽油。除了平时炒肉类出于去腥的需求会使用菜籽油外,其他时候都会用橄榄油,此外用橄榄油炒菜时油温不要过热,尽量在热锅放油没多久,就把青菜倒下去开炒,这样橄榄油的营养才不会被破坏。此外每天给妈妈蒸鸡蛋,出锅前在鸡蛋羹上淋一小勺亚麻籽油。2.购买糙米、五色米。一周吃5-7次,与饭同煮,煮之前先泡2个小时。3.每天吃5-6种蔬菜。因为很多时候只有我和妈妈两个人吃饭,为了尽可能摄取营养,我想了几种蔬菜搭配在一块炒的办法,莴笋丝搭配胡萝卜、芹菜莴笋杏鲍菇、木耳胡萝卜莲藕荷兰豆等都是我在妈妈化疗期常做的菜。几种菜搭配在一块,汲取营养的同时,也丰富了口感,减少了调味品的使用。4.在网上买了一个酸奶机,每天做无糖酸奶给妈妈吃。
以上是化疗期间我给妈妈常做的菜
《患癌后这样吃我多活了十四年》中提到体温过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癌细胞活跃,所以要使身体时常保持温暖。针对这点,我和妈妈采取的措施是:1.让妈妈时刻注意保暖。2.在市场上买了小*姜,洗干净后切成姜丝,晒干,天气变冷后,妈妈每天早晨起床喝完温开水后,会嚼几丝干姜,提升一下热量。这个方法在《抗癌有道》的故事中也有人使用。同时书中说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化肥等*素摄入,对身体有害,天然贝壳粉能清除这类物质,针对这点我在网上淘了一瓶天然贝壳粉。每次洗蔬菜、水果前会在水里撒入一些,让其泡20多分钟。如果不想使用天然贝壳粉,那用淘米水、小苏打也是不错的选择。后来断断续续又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癌症病人应该怎么吃》、《每日清除癌细胞》等书,同时也在各个群里及论坛中学习大家经验,总结做法。以上为我在妈妈化疗期间看的书籍最后总结得出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饮食多样化,不单吃某一样食材,尽可能地往彩虹食谱上靠拢,在均衡营养的同时,针对抗癌需求,有些食材会吃得多些。如:香菇等菌类中含有一种多糖体,有抗癌作用,那我可能会隔几天给妈妈做一次杂菌汤,在平时的饮食中也会多搭配点菌类,用清炒或煮汤的方法。十字花科的蔬菜抗癌效果很好,那我每次去市场买菜时会有意识地挑选几样这个科目种的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萝卜等每天轮流做给妈妈吃。早餐以粗粮、米糊、鸡蛋为主,饭后会搭配一小碗酸奶,保持肠胃通畅。后来我根据妈妈身体对化疗药的反应把21天化疗周期分成了3段,化疗后1-5天属于化疗余劲期。这时要注意的问题有:1.将化疗药的*副作用快速排出体外。我家的解决办法是:①多喝水(那几天妈妈每天饮水量在3ml以上,②在每餐的食谱中多增加水分,如早餐可以煮点小米粥,中晚餐尽量搭配一个汤,如西红柿鸡蛋汤、菠菜牛肉汤等。此外每次化疗结束后三天我都会给妈妈煮半锅冬瓜薏仁水,用没去皮的冬瓜,这个对利尿很有帮助。2.恶心、呕吐问题较严重。我家的解决办法是:①在喝的水中增加一些味道,如用山楂煮水、柠檬泡水、枸杞泡水等等。②准备几个青柠,削皮闻。3.做菜以开胃为主,高营养为辅,能吃下是最重要的,会大量用到西红柿来调味,也会自己做一些酸豆角开胃。常做的几样菜有:茭白炒肉、苦瓜炒肉、酸豆角肉沫、番茄菠菜鸡蛋羹、番茄嫩南瓜、番茄杂菌瘦肉汤等。4.注意便秘问题,尤其在吃了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意美等,妈妈后面3次化疗因为用了顺铂,对消化道影响较大,所以每次都会使用意美这种强效止吐药)更要小心。针对这点我会经常给妈妈买火龙果、猕猴桃这类通便的水果,饭后会喝些酸奶。等过了恶心、呕吐期,就过渡到了白细胞直线下降期(通常在化疗结束后6-14天)这段时间我给妈妈做饭会更注重蛋白质的摄入。除了每天给妈妈用牛骨髓蒸蛋。*鳝、鱼、鸡肉、牛肉等会经常交换吃。做法根据食材情况进行变化,一般采用清蒸、清炖,搭配小炒,偶尔红烧。常做的菜有冬菇炖鸡、椰子炖鸡、番茄牛尾汤、清蒸鲈鱼等。此外也一直有给妈妈买雅培的全安素,根据当天蛋白质的摄入量,补充吃。全安素到14-20天,进入白细胞渐渐回升期,我也称为其下次化疗准备期,这时还是以补充优质蛋白、各种维生素为主,但会变着花样给妈妈多做几道新样式菜,换换口味。毕竟吃是人生的一道乐趣嘛,对于肿瘤患者更是如此。治疗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长生命,更在于有一次重过人生的机会,寻找人生乐趣,好好的活出自我。
忌口
这个应该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目前我们对恶性肿瘤这个病了解的还是太少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恶性肿瘤也还没确切的结论,只知道致病与遗传、环境、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对于肿瘤患者的忌口问题民间各种说法都有,你说完全不信,想吃啥就吃啥吧,患者本人也不会心安。试想想大家在大桌子吃菜,你啥都吃,这时别人突然给你来一句“我听说那个谁谁家的老王吃了鸡以后没几个月就复发去世了。”另一个人又说“那个谁谁家的得病后就再也没吃过牛肉了。”这些话一出,患者本人难免心惊胆颤。要是按网上的发物定义,全给忌口了,那除了蔬菜和米饭基本没啥可吃的东西了。而且忌口是中医讲究的东西,如果是西医,一定会告诉肿瘤患者想吃啥就吃啥。就像我妈妈,即使出院前主治和她讲了无数遍不用忌口,她每次去问诊还是会问,“医生,我什么东西不能吃啊?”那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医院找个信得过,资历深,患者本人也信任的中医问问。因为我们在中肿找过中医调理过睡眠,妈妈觉得这位医生的药很有用,也很信任这位医生,所以就找她咨询了,忌口了以下几样(“狗肉、羊肉、公鸡、鲤鱼、虾、蟹、腌制、油炸、烧烤)当时听医生说这些的时候,我心中一喜,心想:“这可真是正中下怀!”狗肉、羊肉妈妈向来就吃得少,公鸡、鲤鱼是民间传统的发物,就算医生不说,妈妈估计也不敢吃。虾、蟹湖南市场上本来就卖的少。而腌制、油炸、烧烤在妈妈眼中更是是垃圾食品,就算请她吃,她也不会吃。这个忌口食谱简直不要太妙,就按照这个来办。”有了医生这句定心丸,食谱上避开了这几样,做菜注重少油、少盐、少调料,现在饮食也没有太多忌口的地方。此外我们也在减少红肉、奶制品、糖的摄入,油炸、烧烤、腌制这类上了致癌物名单的东西也避开了。
中药
个人对于中药的看法是,中药对于扶本固正,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有一定作用,但正儿八经的治肿瘤还得靠西医。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乳腺癌和卵巢癌的患者一般都会用到一种紫杉醇的化疗药,就普通紫杉醇来说按体表面积计算,一次用量在约在mg-mg不等,还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才能起到疗效。而紫杉醇是从一种叫红豆杉的树皮中提炼出来的,大约13.6kg树皮才能提炼出1g紫杉醇,如果靠熬红豆杉树皮的水来抗癌,那得多少红豆杉树皮的水才能达到疗效呢。所以我个人认为治肿瘤还得跟着西医好好规范治疗,至于中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妈妈是四化结束后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现在已经停了,吃药的初衷是改善妈妈的胃口和睡眠质量,因为妈妈的睡眠在最近一两年里都不是很好,半夜易醒,失眠多梦。化疗后就更明显了,最大的表现就是我睡在妈妈上铺,夜里只要我稍微动一下,妈妈就醒了,之后就很难入睡了。考虑到睡眠不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免疫力。加上我们前几次在中肿打化疗和身边人聊天时,发现也有不少人在中肿的中医科开了中药调理用来减轻副作用,反映中药对睡眠和胃口确实有一定改善,另外一直到四化前我们的生化检查肝肾功能一直在正常值范围内。出于综合考虑,我和妈妈最终决定,到中肿的中医科找了一位姓胡的医生调理了一下睡眠和胃口。这里说一下我们选择这位中医的原因:首先我观察了中肿APP上的挂号记录(中肿APP是每天下午4点放号),看哪位医生的号被抢的最快,同时留意了医生的从业年龄,以及擅长范围。在锁定几位医生后就找了一个机会,特意到中肿的中医科室去和那些等候看诊的患者聊天,询问这位医生的用药喜好,开单价格等方面。在和几位患者聊天后,得知胡医生用药比较平和,开单价格不贵,人也很耐心后,最终选择了找她问诊。用药后妈妈反映睡眠质量确实有改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我一般比妈妈晚睡,晚上十点多进房后发现妈妈已经睡着了,而且我爬上铺也不用担心把妈妈吵醒了,有时就算妈妈醒了,也会很快入睡。另外妈妈的胃口也好了不少,会经常感觉饿,然后找东西吃,这可能是中药中加了一些开胃、消食的药材。同时妈妈开的这些药也不算贵,第一次开的7付才元。后面又开了几次,每次7付药是5百多元。在完成6化,我们进行结疗检查时,发现尿酸和尿酸高出正常值一些,就把中药停了,现在使用双靶维持治疗,也不敢吃,怕增加肝肾负担。目前妈妈胃口挺好,就是睡眠欠佳,但在可接受的范围,一觉也能睡7个多小时,优先考虑食疗。总体来说我们对于中药的态度是:辅助、扶本固正,提高免疫力,治肿瘤还得跟着西医进行规范治疗。能食疗或是其他方法可以解决的还是先不要用中药,以免耽误化疗。如果实在是想用中药减轻副作用,那医院懂肿瘤的中医。并且在使用前充分考虑肝肾功能,不要因为使用中药影响化疗正常进行,那就得不偿失了。
信仰
信仰也可以称为信念的一种,自妈妈生病以后,我和妈妈都有念佛,有祈祷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调节心态。我们不算佛教徒,饮食上也没有太多的禁忌(化疗和康复期也没法忌口),也没有到寺庙办法事、烧香等。只是在我舅妈和她朋友的引导下,开始每天诵读佛经。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好处是妈妈每天能有一段时间静下心来打坐,念经。这样她就不会想着自己的病情。到体力恢复一些后,开始增加一种叫“大光明”的锻炼方式,这种方法类似于太极中的站桩,同时会配合一些呼吸方法。上图为妈妈化疗期在练大光明这对还在化疗期,浑身没劲的妈妈的确是一种合适的锻炼方式。另外有信仰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学会放下,少去计较,以前妈妈很急躁,处处要求完美,对己对人都是如此。这导致一件事没做好,她会反复纠结,睡不着觉。而念佛以后,妈妈更多的是学会放下,把很多事情都看淡了,很少纠结,也不再强求别人做到,学会了真正的宽容,很少有情绪波动的时候。
END
以上就是棠柚妈妈化疗期间的经验总结,那在治疗过程中我和妈妈又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呢?请扫码屏幕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