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药品监管机构在同一天时间加速批准通过一项新的“免疫+靶向”组合治疗方案——帕博利珠单抗(K药)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特定类型的晚期子宫内膜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加速批准是在三个不同的国家同时批准的,这一批准意味着很多原来传统治疗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后通过免疫治疗可以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被忽视的女性杀手-子宫内膜癌
提起女性的恶性肿瘤,很多人首先想到卵巢癌或宫颈癌,但还有一种女性恶性肿瘤也有着很高的死亡率,并且研究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有着明显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
一般来说,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子宫内膜癌早期多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时候会被忽视,约有20%~3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现时已经到达晚期阶段,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期。对于这部分患者,只能通过放化疗或者激素治疗的方式进行控制,这部分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并且复发率非常高。
如何提高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这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他癌种大多已经通过靶向和免疫治疗进一步延长患者的生存,相比之下,子宫内膜癌这方面的治疗尚未有较大的突破!
当然,并非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无法使用免疫治疗,根据之前的研究,如果检测患者属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及错配修复缺陷(dMMR)类型,在全身性治疗后疾病发生进展,还有使用免疫疗法的机会,但这部分患者毕竟是少数,剩下的一大部分不伴有MSI-H或dMMR的患者全身治疗后,如果疾病发生进展就只能坐以待毙吗?
免疫与靶向联合方案为非MSI-H/dMMR子宫内膜癌患者带来新希望
此次三个国家同时批准的治疗方案是基于KEYNOTE-临床研究的结果,这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多队列的试验。
研究共纳入了例转移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有94例为非MSI-H或dMMR子宫内膜癌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接受K药+仑伐替尼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性反应。
主要研究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RR)和持续反应时间(DoR)。
结果表明,94例非MSI-H或dMMR患者的ORR为38.3%,其中10例(10.6%)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6例(27.7%)患者达到部分缓解,且25例患者的DoR≥6个月,在中位随访时间18.7个月时,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尚未达到。
早在今年的三月份,柳叶刀子刊《TheLancetOncology》就刊登了K药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中期试验分析。
研究招募了54例相关患者,其中53例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13.3个月,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7.4个月。
第24周时有21例(39.6%)患者获得客观应答,其中1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20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与KEYNOTE-相似。
从瀑布图A中可以看到,在接受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灶与基线时相比有了一定的缩小,少数病灶增大的患者肿瘤状态多为微卫星状态稳定且PD-L1表达水平未知。
研究者在图B中汇总了纳入分析的53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可以看到部分微卫星状态稳定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已经超过80周,最长的已经超过周,且数据截止时,约半数患者仍在继续治疗中。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K药+仑伐替尼在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安全性方面与之前报道的K药和仑伐替尼单药相似。
由此可见,K药+仑伐替尼治疗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效果明显,并且此次审批通过让占据子宫内膜癌大多数的不伴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患者在疾病复发时有药可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如此快速的通过审批得益于FDA的肿瘤药实时审评(RTOR)制度,该制度允许申请者可以在全部临床试验完成前提交申请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审批的时间,也加速了K药+仑伐替尼联合治疗方案在多国获批。
目前很多肿瘤创新药品或治疗方案,一般会在欧美率先获批,时隔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在其他国家获得批准,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国家或地区能够参与RTOR项目,让更多患者可以更快的接受到最先进的治疗方案。
——————
参考文献:
[1]FDAApprovesKEYTRUDA?(pembrolizumab)plusLENVIMA?(lenvatinib)CombinationTreatmentforPatientswithCertainTypesofEndometrialCarcinoma.RetrievedSeptember17,,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