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访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家献血后,一袋血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皮肤病 http://www.bdfzkyy.com/
<

年12月28日

成都市血液中心乔迁“新家”截至年1月3日

新的已经接待多名献血者

▲献血者

由于血液尚无法人工制造

临床上的血液都是

来自于健康适龄公民的自愿捐献

献的血去了哪儿?

献血后多久能用于抢救病人?

1月4日

在血液中心新址正式投用前

记者进行了探访

“揭秘”采集献血者的血液后

经过哪些步骤,血液才能用于临床

↓↓↓

献血前

自助服务平台

登记个人信息,测量体重、血压一“机”搞定

在献血等候区,除了常规纸质献血登记表填写方式外,献血填表区还有两台“献血体检及服务终端”。通过这一智能化设备,献血者可以自助完成献血信息登记和基础体检项目。

“坐在凳子上,双脚离地,就可以测量体重。”机采室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解释说,献血者使用身份证进行识别后,在屏幕上完成基础信息登记、了解献血禁忌症情况,随后就可以坐在仪器前,伸手完成血压检测,体温、体重等信息测量工作,不再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测量和指导,这样可提高登记效率。

▲工作人员演示如何使用自助登记设备

登记完成后

献血者需要进行献血前血液检测

检测合格

才能进行下一步采血

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址共有30多个采血位,可以同时进行30多人的血液采集工作。

血液中心还设置了亲子互动、献血英雄、天府熊猫、闺蜜情侣4个主题爱心献血室。献血也可以成为一件“打卡体验”的趣事,也可以是闺蜜、情侣之间的仪式感。爸爸妈妈献血时,孩子可以安心地在亲子室里玩耍。素有“熊猫血”之称的稀有血型献血者,能够在“天府熊猫”主题采集室找到“归属感”,也是成都人“熊猫情怀”的体现。

▲亲子主题室

▲熊猫主题室

献血后

献血后,一袋袋爱心血

要经过许多步骤,才能用于临床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血液采集时留取的血液标本会被送到血液检测部门,进行详细的筛查检测,确保用于临床的血液全部合格。

在血液制备科,大部分血液需要接受的第一道“工序”是离心。成分科副科长王清介绍说,采集后的全血经过离心、过滤、洗涤等血液成分分离程序,可以制备成红细胞、血浆等不同的血液品种,用于不同患者的输血需求,做到精准治疗。

不同的血液成分发挥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临床会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需要,输注相应的血液品种。例如,红细胞主要适用于改善慢性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缺氧症状,也可用于血液置换,如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寄生虫感染(疟疾、巴贝西虫病等)、镰状细胞贫血等;血小板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离心区

分离制备后,血液成分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储存。

例如红细胞保存在2至4℃,保存期为35天;新鲜冰冻血浆冰冻保存在-18℃以下,保存期为一年;单采血小板(通过血液成分捐献方式而获得)必须采集至特殊的血袋中,在20-24℃恒温振荡条件下可保存5天。

在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址,“智能红细胞冷库”和“智能血浆冷冻库”就起到了智能保存、发放的作用。储血供血科科长田浩解释说,每一袋血都有专属条形码,通过智能设备的操控平台,不仅能够精准控制血液制品的存储条件,在发放血液时,还能精准地按照“先进先出”的管理要求进行定位抓取,“平台上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袋血的品种、血型、血量、条形码、失效日期以及它所在的位置,还会按照设定的天数在距失效期前自动标注提示。”

目前,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址的智能库、常规库,总共可以存放约15万袋血液。

▲智能红细胞冷库

医院用血需求后,医院的血库,继而用于临床。

▲血液发放区

了解更多

新设参观走廊

后期将开放无偿献血科普馆

为了让市民更加贴近无偿献血、了解无偿献血,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址还设置了参观走廊。市民可以在参观走廊里,直观地看到血液采集后和送往临床拯救生命前的全部采供血流程,包括血液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与供应、血液研究等;可以随时看到不同采供血环节的一些智能化设备,比如智能储血冷库、血液运输机器人等。

后期,成都市血液中心还将开放无偿献血科普馆,让每一个人有机会通过参观了解血液中心是如何确保献血者的每一份爱心得到最珍贵的利用,知道血液中心是如何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更能了解无偿献血对于挽救生命的意义。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母晓岚

原标题:《探访成都市血液中心“新家”:献血后,一袋血都经历了什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