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叙利亚熊猫血妈妈和宝宝发生溶血,翻译 [复制链接]

1#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冰清通讯员金南星

阿玛瓦·迪诺生产时,除了产科医生和护士,还有一个专业的“翻译官”全程在侧。这是一台可以翻译多种语言的翻译神器,医生询问她的感受,护士告诉她宝宝的性别,都离不开它的协助。

6月4日,来自叙利亚的AlmawalDinour(阿玛瓦·迪诺)在义乌的浙江大医院早产生下一名男婴。阿玛瓦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宝宝一出生就出现了溶血症状,随后被紧急送往杭州治疗。

这个过程中,讲阿拉伯语的阿玛瓦一家都是通过这台翻译神器来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宝宝的情况。

阿玛瓦一家和医护人员合照

翻译不便进入产房

神器协助医患沟通

阿玛瓦·迪诺和丈夫是在义乌经商的叙利亚商人,家里已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第二个孩子出生才3个多月,阿玛瓦又怀孕了,孕33周时来到浙大四院就诊。

产科陈绣瑛医生告诉钱报记者,阿玛瓦的二胎是剖宫产,这种情况医生一般建议间隔2年以上再怀孕,而她中间只隔了3个多月,疤痕子宫肌层过薄,先兆子宫破裂风险很高,大概率会早产,所以马上把她收治入院。

人的血型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按照我们熟知的A/B/O型分类,另一种按照RH阴性、阳性进行分类。阿玛瓦是O型血,同时也是罕见的RH阴性血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医生担心她生产时发生大出血,提前从义乌血库调取了充足的RH阴性血。

6月4日,阿玛瓦出现了宫缩,被推进产房准备剖宫产。此前,阿玛瓦都是靠丈夫的弟弟来和医生沟通,他的英文水平比夫妻俩好,也会说一些中文。

但是,医院的安全规定还是患者的风俗习惯,都不允许小叔子进入产房翻译。于是,医院国合办的同事赶紧送来了刚采购的翻译神器。

这个黑呼呼的家伙比录音笔稍微大一点,可以翻译51种语言。对着它说中文,它能即时翻译成相对应的外语。

类似款翻译器

剖宫产的过程比预想的顺利,医生按照程序一步步操作下来,偶尔问几句,“你感觉如何?有没有不舒服?”宝宝出生后,护士小心地把他抱到阿玛瓦跟前,告诉她是个可爱的男孩子,并教她如何抚触宝宝。所有的询问、指导都靠翻译神器完成。

早产宝宝发生罕见溶血

医院接力抢救

剖宫产手术结束后,这台翻译神器还没有结束它的使命,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它。

宝宝出生后不久,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口吐泡沫,考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马上被送到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呼吸机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第二天,宝宝的黄疸加重,血色素持续降低,多项指标异常。考虑到产妇的特殊血型,儿科主任袁哲锋高度怀疑发生了溶血,但无法明确是ABO溶血还是RH溶血。

溶血,意味着母亲血液中的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破坏新生儿红细胞,属于十分高危的新生儿急症。一旦发生严重溶血症状,需要输血甚至换血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新生婴儿贫血、大脑损伤、心衰甚至死亡。

袁哲锋主任进一步解释说,“婴儿出生时,与母体不同类型的血型都可能会发生溶血,这个宝宝情况十分危险,ABO溶血和RH溶血可能同时发生,急需到省血库做溶血筛查确诊后,进一步输血治疗。”

黄疸、血色素、溶血……当医生把这些专业术语用英文讲出来时,阿玛瓦的小叔子傻眼了,完全听不懂医生的意思,只隐隐意识到刚出生的小侄子情况危急。

这时,医生不得不又掏出翻译器,把当前的情况和发病原理等一一跟家属解释清楚,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将宝宝送往杭州治疗。

随后,浙大四院联系了浙大儿院的医生展开远程会诊,一辆救护车紧急从杭州赶往义乌……当天下午,宝宝就住进了浙大儿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医生为宝宝进行了溶血筛查,明确了是ABO溶血合并RH溶血。经过输血后,他终于熬过这个难关,转入普通病房。

宝宝在杭州治疗期间,住在浙大四院的阿玛瓦每时每刻都在担心儿子的情况。每天查房时,医生都借助翻译器来向她更新宝宝近况,第一时间把宝宝脱离危险的好消息告诉她。

阿玛瓦用阿拉伯语写的感谢卡片,还专门请人翻译成中文。

患者来自全球不同国家

翻译神器助力医患沟通

当我们提到义乌时,常常开玩笑说“世界义乌”,因为它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国的人们。他们肤色、容貌各异,并说着不同的语言。

医院,你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全球化”。浙大四院每天都要接诊来自不同国家的患者,所以院内专门组建了一支英语志愿者,帮助患者和医生交流。

至于其他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医院也长期和外面的志愿团队合作,但无法像院内志愿者那样随叫随到,一般需要半小时的时间。

医院国合办陈星告诉钱报记者,急诊、门办对翻译的需求比较大,而且通常情况比较紧急,医院就在五月份采购了两台翻译器解决这个问题。

翻译神器帮助阿玛瓦一家之前,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几次翻译工作。一个西班牙的患者,因为胃出血在消化内科住了约一周时间,他的中文英都不太好,但偏偏是个“话痨”,七七八八的问题不断。

陈星说,让西班牙语的志愿者时时帮他翻译显然不现实,这时候翻译器就派上用场了,医生查房、护士操作,基本上都是靠翻译器来跟他交流,“现在翻译器主要放在急诊和门办,我们正在做一个使用频次的统计,如果需求量大,那会考虑多采购几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